都江堰是一个水利工程,历经两千多年至今,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。赵朴初先生赋诗赞古堰,诗云:“是宜与长城,并赞秦皇代。长城久失用,徒留古迹在,不如都江堰,万事资灌溉。”
在《文化苦旅》中,秋雨先生来到都江堰后,称都江堰为奇迹,也和赵朴初先生一样,将他与长城作比较,原文是这样的:“他细细渗透,节节延伸,延伸的距离并不比万里长城短。或者说,它筑造了另一座万里长城。”余秋雨先生在去都江堰之前与去了都江堰之后,其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。
从认为“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。”到对其的赞美与惊叹。其实我在读《都江堰》后,与读了之前的态度转变,与余秋雨先生的差不多。在看了余秋雨先生用细腻的笔触,在书上勾勒出都江堰的轮廓后,我才真真正正地认识了都江堰,领受了其水的魅力与他的故事。
李冰是一个郡守,没有学过水利,但他以使命为学校,成就了都江堰,直到现在,李冰的雕像仍然守在江上。李冰一心为民,尽职尽责的精神令我感动。李冰的精神被这不绝的江水诉说着,传承着。
都江堰的水在这都江堰中也被驯服得一滴水也不会溅错方向。尽管其中的水咆哮着,翻卷着,都江堰以与自身完美的地融合在了一起,正像作者说的“看上去是人在治水,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,顺应了水,听从了水。只有这样,才能天人合一,无我无私,长生不老。”
“水看似柔弱无骨,却能变得气势滚滚,波涌浪叠,无比强大;看似无色无味,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,累累硕果,万紫千红;看似自处低下,却能蒸腾九霄,为云为雨,为虹为霞……”余秋雨如是说。都江堰的水在这一段文字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PS:大家看了右下角点个赞支持一下吧!喜欢可以收藏转发一下,让更多的家庭能拥有更轻松的家庭环境,感谢您的支持!